男篮世界杯小感

男篮世界杯小感

中国男篮终于到了连奥运会都进不了的时候了。看着年迈的阿联燃尽最后一点自己,和年轻球员灾难级的表现,我不由得想起里约奥运会男篮五连败后,阿联在接受采访时候对年轻队员说的一段话。

“都说路很长,所有人都说我们路很长。但说真的,一段路,一晃一晃,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要专注怎么把握好每一天。打得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接受批评,应该学会怎么去面对这一切,应该学会怎么看清楚自己……一些年轻球员,我觉得要放平心态,要能接受一些批评,接受一些严厉的要求,要认清楚自己……以后的路,我们更要埋头苦练。应该行动多于想法,也要多于语言。”

路真的很短,真的会一晃一晃很快过去。

共勉。

博士第二年反思

博士第二年反思

博士第二年过得非常快。日子在每周的工作总结中一页页揭过了。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第二年的经历和收获远大于第一年。因此值得我重新回顾一下。

生活上,博士第二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平时来往最密切的是理论和系统组,而组里老几辈的phd几乎都在今年毕业了:星哥,宽哥,泽宇。(这方面系里有一种难以解释的奇怪的断层,中间几年系里我熟悉的圈子几乎没有任何中国学生进账。直到我们上一届大名鼎鼎的UCLA CV台柱Alan Yuille被挖到JHU,带来了一大波中国学生。正式将CS的夜间官方工作语言重新定义成中文。之后更是同一年招了三个华人教授,我们正是此时来的JHU。)在我们刚到霍普金斯对诸事一无所知懵懵懂懂的时候,每周蹭着他们的车去吃honeypig的烤肉或是downtown的韩餐往往是生活最为期待的部分。我自己买车后反而往往怀念坐在后排一车人吵吵闹闹的场景。在异国平淡的博士生活里,星哥组织的赏蟹赏鸭活动是记忆里最令人难忘的片段。

Randal组里也有不少我交好的年长的phd毕业了:Kunal, Disa, James。Kunal是唯一一个senior phd里仍会和我们一起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的。他不仅经常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并且会经常邀请我和一公加入他们关于时事的谈话。

衷心感谢他们在过去的日子里为我们带来的支持和帮助,祝愿他们前途一帆风顺。

仙那度游记

感恩节学校放了一周假期。其实从前一周的周五开始美国人民似乎就已经无心工作,准备高高兴兴地回家过节了。人们纷纷以Happy Thanksgiving作为接头暗号,约定着跑路的时间。整个实验楼充满着祥和的气氛。

国际学生感恩节自然是无家可回的。我原计划是从超市买盒现成的火鸡肉,抢在Fran展开攻势前吃完。一公对我的计划很是同情,提议我们可以趁此机会开车在美东附近旅游一圈。买车后我还未在美国自驾游过,对这个提议不可谓不动心 (留学生在这边买车的过程也挺有意思,有时间可以另开一贴)。我们稍微查了一下,马里兰附近2个半小时车程就有一个国家公园。我把一公的提议广播后在群里颇有应声,最后出发的除了我和一公,还有金将军、煜哥以及我的本科同窗大乔夫妇。我生性是怕麻烦的人,旅游向来不爱列计划,意料之外才有所惊喜,当然常常也因此卷入本可避免的波折。一公则稳妥的多,他以写每周报告的精神一丝不苟地列了旅行计划并与我推敲了细节,金将军看了不禁击节赞叹:妙啊妙啊。

image

马里兰驾照考试心得

马里兰驾照考试心得

美国号称轮子上的国家,高速网络四通八达,而公共交通反而覆盖不广,第一次来美国是在纽约,因此没有特别体会。在马里兰呆了一年,深感无车寸步难行的道理。好在美国租车非常方便,我最常用的是一家叫zipcar的公司,服务模式颇像国内的共享单车,只要用户提前用app预约即可自己去现场提车,在JHU附近也有不少网点。费用也比较亲民(约10刀每小时)。刚来马里兰的时候我拿着国内驾照自己租车兜兜转转绕附近跑了一圈,这里的秋天着实美不胜收。

然而用国内驾照并非长久之计。国内驾照在马里兰能用多久,似乎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MVA给我回复的邮件里引用州法提到,外国驾照的持有者,如果不将成为resident可以在马里兰州开车最多一年。但是如何理解这里的resident则相当微妙,如果是American resident,我显然没有在申请绿卡。如果是state resident,马里兰州规定从定居(只要名字出现在lease contract上就算)一段时间开始就算做state resident,作为国际学生我是符合这里的描述的。隔壁组的印度博士后GV建议我不必深究这个问题,说他在purdue被警察pull over好几次,他们对着他的印度驾照讨论半天也拿他没什么办法。虽说如此,时日久了终归有点做贼心虚。我们常有需去南边的大中华或者北边的towson理发的时候,除了志豪我是唯一有国内驾照的,司机算是义不容辞了。但是每次我开车一公和正中都紧抓顶上扶手一副正襟危坐准备随时跳车的表情。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包括车险(国际驾照的车险费用较高)、练习车技(之前在国内虽然考了驾照,但是平时在学校并没有什么机会开车。过年回家更是堵车的高峰期,我爸巴不得把驾驶盘丢给我自己到后排睡觉去。很快他就后悔了,监督我开车实在是累得多)。

博士第一年反思

博士第一年反思

不知不觉博士第一年就这样过去了。之前想写一个类似年终总结的东西,正好老板也希望我们交一份这样的报告,洋洋洒洒像小说一样写了很多交了上去。写的时候也感慨心态和刚入学有了很大的变化,然后交了上去。我英文写的不好,写来写去总觉得打趣的口吻像在模仿天一给我看的Philip Guo的”Phd Grind”,就不拿出来献丑了。

总的来说这一年自己没有怎么松懈,积极地各方面去做了一些东西。也很感谢老板,很多博士生并没有老板的直接帮助(这很奢侈),第一年要面对大的多的压力,老板的支持让很多事情都简单多了。就我个人而言,很多以前暴露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但是改过非一朝一夕之功,应该说还是有所进步,希望能够继续改进。

今天和老板就反思内容谈了一下,也反思了过去一年研究学习中的两个问题:

一是我很容易犯一个错误是容易沉湎小处,试图去优化和改进我看到的项目中的每个问题。但是这样容易丢失对项目整体的把握,例如我们之前花了一个月时间去研究的某个用来优化性能的预分析,最后其实在做实验的时候也没有觉得对完整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处理方法是给项目设局部的milestone,避免在细节上耽搁太多的时间,并且要时刻有大局意识。

另一个问题是我容易进入一个debug驱动的思路,试图提交许多代码,实现新的功能,但是往往忽视背后这样做的原因,这一点也是和上一条有联系的。很多时候其实写下来会有帮助一些。

差不多就是这样,希望下一个学年一切顺利,多做一些扎实有趣的工作。

买蟹记

住久了以后,我发现在查尔斯村(对,霍普金斯在巴尔的摩北面的一个区叫查尔斯村,我们都是查尔斯村民)的生活非常简单。来巴尔的摩前我对未来的留学生活做过种种假设,而现实却比我最乐观的假设都要好的多。当然,巴尔的摩从来不是一个和平的城市。在这个夜风呼啸的城市有太多我从来不敢去的地方,但至少霍姆伍德校区附近总是风平浪静的。查尔斯村是一个具有小镇风情的地方,而巴尔的摩本身毕竟还是美国大城市,因此在这亚马逊的Prime邮寄服务的效率比起国内的物流也不遑多让,很多商品都能隔天到达。至于饮食方面,我想也不会有太多人指望在美国还能重现国内小吃一条街的光景,习惯后其实圣保罗街上的几家餐馆味道差强人意(不过连续吃五年还是够呛的)。我尤其喜欢这里的小镇格调,街道总是干净整洁,建筑也庄严大气。人没有那么多,以至于你在街上向别人打招呼不会显得突兀;也没有那么少,否则也不会在就近就有Giant超市和商店街了。我从来没有刻意去追求质朴的生活,但当我习惯了现在的生活环境后,我意外的喜欢。

但这一切未必是没有缺憾的。每天清晨出门沿着北查尔斯街向下走,我看着街两边的枫叶一天天越来越鲜艳,风也从干爽到凛冽。在清爽的冬日和美得无可挑剔的风景里,我还是会想起去年此时和舍友在拖鞋门口的馆子喝啤酒吃烧烤的情景,想起从前中秋回家时和父母一起吃大闸蟹赏月的光景。来巴尔的摩后虽然星哥专门带我们开了几次荤,但总体来说口福比国内还是消减不少,想到这不禁略为怅然。

image

「转」终极答案

「转」终极答案 - 阿西莫夫

   
   摩瑞·泰布罗特四十五岁,正当盛年,他全身上下没一点儿毛病,只是冠状动脉的某个关键部位出了问题,但那就足以致命了。
   疼痛突然袭来,随即上升到让人难以忍受的顶点,在那之后又慢慢消退了。他感到呼吸渐缓,一种越来越强的平和安宁之感如潮水般从他身上席卷而过。
   没有什么比剧痛之后的突然放松更令人愉快的了。摩瑞觉得身体无比轻盈,几乎令他眩晕,仿佛他正在天空中盘旋上升。
   当他睁开双眼留意到屋里其他的人仍然乱作一团时,甚至觉得有些好笑。发病时他正在实验室里,这次心绞痛来得很突然,毫无前兆,使他的身体颤颤巍巍地摇晃起来,只听见四周传来同事们的惊呼声,随后剧痛便淹没了他的意识。
   此时,他已毫无痛苦,可其他的人还焦急地围聚在他倒地的身体旁边一一
   这使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在俯瞰这一切。
   “他”躺在下面,四肢摊开,面容扭曲。他却高高在上,平静地观望着。
   他想:这真是奇中之奇!那些相信死后有灵的疯子居然是对的。
   

「转」 SOSP 2013 Analysis

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清华的一个博士(可能已经毕业)。第一次读还是15年的时候,我对整个领域毫无概念。这篇博客诙谐的文笔和丰富的信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以说是这篇文章促使我决心进入这个方向学习。我当时也没想到能有幸能够接受文章中提到的几位研究者的指导,其中一位更是成为了我博士阶段的导师。作者的个人网站已经关闭了,所以了我录下这篇作为一个副本。

SOSP 2013 Analysis

原作者: sproblvem

SOSP 2013共计30篇论文, 分成9个session. 其每逢奇数年召开, 今年是第24届, 而OSDI在偶数年召开, 去年是第10届. 作为一个有将近50年历史的老牌会议, SOSP一直严格控制论文的数量. 相比于SIGGRAPH动辄上百篇, KDD同时四个分会场, 系统界还是相对保守的. 从这两年的SOSP/OSDI上看, 论文的标题趋向文艺, 内容也更加丰富有趣. 每年会议设置的session完全根据投稿内容而定, 没有事先指定的topic, 因此很能反映学术界和工业界当前的潮流.

初到巴尔的摩

来学校已经快一个月了。刚到的时候琐事很多,现在渐渐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终于有时间简单记录一下感触和认识。

image

我观察到的共享单车

正因为我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国内留了一年,我才没有错过这股轰轰烈烈的共享单车之风。这种深具时代印记的产品,必然会成为未来时代记忆的一部分。这里我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体验和看法。

市面上现在的共享单车种类非常多,参战的各方面军可能达十几二十。有些虽然在媒体上似乎有一定的曝光度(如据说是交大人出品的bluegogo),但我在上海附近从没看过这玩意。在17年劳动节的时间节点上,支配上海地区市场的似乎只剩下了ofo和摩拜。广义上说交大里横行的小绿车也属于共享单车的一种,但是作为电动车定位上其实不同,所以可以分开计算。